追梦路上“农创客” ——记马鞍镇“宏芳家庭农场”赵宏海

追梦路上“农创客” ——记马鞍镇“宏芳家庭农场”赵宏海

2017-06-01 09:15 |柯桥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钱大兴 于军

走进马鞍镇寺桥村的宏芳家庭农场,映入眼帘的是“国家订单小麦优方”“省粮食高产示范方”“粮食烘干中心”等标牌,普普通通的家庭农场里随处可见现代农业的影子。“别的种粮大户说我这叫‘现代农场主,新型农创客’。”农场负责人赵宏海笑着说,如今种粮靠的就是“科学”两字。

2015年,一直在外打拼的赵宏海,为了自己的“田园梦”,与妻子商量后,决定回乡创建“宏芳家庭农场”。谋思路,立计划,筹资金,对于经验不足的“白脚胖”赵宏海夫妻俩来说,可以用“披荆斩棘”形容。“软件”建设上,农业政策要了解,农业种植技术要学习,市场需求要调研,产品销售要摸索;“硬件”设施上,农户土地要租用,粮食烘干房要建造,电力设施和灌溉问题要解决,运输道路要拓宽……面对接踵而来的问题和困难,赵宏海一一去面对、解决,

更得到了马鞍镇***及相关领导的帮助,得到了省农业厅的支持。他说,没有***的支持,“农创客”梦无法实现。

寺桥村是上世纪80年代全省农业示范村,老一辈人的吃苦精神深深烙在了赵宏海这位“农二代”身上。去年,赵宏海向本村和周边农户租用农田230亩,分别种植甬优12等杂交新品种。夫妻俩起早摸黑,劳作在田里,当年获得粮食大丰收,其中的538亩甬优12高产示范方还获得了省二等奖和高产攻关奖,全年粮食产值突破50万元。

尝到科学种田甜头的赵宏海,主动参加了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知识更新培训班的学习,还订购了《中国农业报》、《浙江农业信息技术》等报刊资料。现在,他打开经营思路,要走一条订单种植、“互联网+”生产和营销之路。今年上半年,他以定购形式试种了30亩芥菜;下半年,根据订单计划种植5个蔬菜新品种,销往上海和宁波。为探索水稻种植经验,他宁可成本高一点,采用了传统人工插秧的方式,认为“值得一试,争取亩产再次突破900公斤,为全省推广优良品种积累经验”。

赵宏海的“家庭农场”还只是刚刚起步,他希望能达到300至500亩的规模化种植,继续探索现代化农业,让自己的“农创客”之路越走越宽阔。

1496279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