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萤,追寻城市仲夏夜之梦

追萤,追寻城市仲夏夜之梦

  星空,流萤,品茶的小兔,站岗的小熊……这一组“童话系列——流萤飞舞”图片近日在微博上热传。它们由南京摄影爱好者孙晨拍摄于紫金山,其唯美浪漫的景象令众网友陶醉不已,“如同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给予南京一个最美的仲夏夜之梦”。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萤火虫在许多城市已难觅踪迹。不少“追萤者”拿着照相机,跑到城郊、农村乃至遥远的山区,用自己的镜头向人们展示萤火虫这个发光小精灵的美好。他们的足迹,他们的影像,牵动的是童年捕捉萤火虫的快乐,乡村田园生活静谧安详的夜,还有钢铁城市里不再空灵的心。

  追萤,追忆似水童年

  “萤火虫,夜夜红,飞到西,飞到东,给我做盏小灯笼。”看到孙晨拍摄的萤火虫系列图片,很多网友不约而同地想起儿时那熟悉的童谣。

  “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小朋友追着、扑着,捉到后装在小瓶里,做成‘小灯笼’,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孙晨说。孙晨是南京金城集团的职员,一位摄影爱好者。在“童话系列——流萤飞舞”里,孙晨宛如导演,各种玩偶是道具,流萤与夜空成了背景,让人似乎走进了迪斯尼世界。

  为拍摄这些图片,孙晨三伏天里8次夜访紫金山。每次拍摄,他晚上7点多进山,9点多出山,两个多小时里,“汗流得糊了眼睛,蚊子也来搅局。”

  直接触动孙晨去拍摄萤火虫的,是南京电视台记者陆伟拍的一张照片,它被网友誉为“南京的萤火虫之路”。因打算做一档有关萤火虫的节目,7月中旬陆伟随同青环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来到紫金山。7月10日凌晨,陆伟通过微博发布了自己的成果。“那天晚上,大概9点左右,有数百只萤火虫飞来,当时就觉得非常震撼。摄像机不给力,于是用专业照相机拍下来。”陆伟说,“这种大批萤火虫的场景只有在小时候才能偶遇,数量还没这么多,这是我25年后再次看到这样美妙的场面。”

  南京本地摄影爱好者的作品,“招”来了外地的“追萤者”,来自上海的摄影爱好者孙晓东7月下旬就“重返旧地拍摄萤火虫”。孙晓东与萤火虫的结缘始于2008年。那年,他参加环保组织“野性中国”在西双版纳举行的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一次偶然的机会,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出现在孙晓东眼前,“非常震撼!太美了!”直至今日,他还按捺不住激动。自此,孙晓东开始了追萤之旅。几年间,上海、南京、湖北、北京、四川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为什么要追萤?“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儿时念的诗词里,萤火虫一直给人一种特别浪漫的感觉。当夜空中出现星星点点萤火虫的时候,幼小的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空间另一个世界。”孙晓东说出了追萤人的心声。无论中外,追忆童年都是永恒的人生主题。对许多人而言,萤火虫就是童年的符号,它唤起的回忆,甜蜜而伤感。童年必然逝去,萤火虫可以永在,现实却是萤火虫似乎与童年一样飘渺,需要踏遍青山去追寻。

  追萤,追思田园生活

  “那么多的萤火虫,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的乡村夜晚。”跟随朋友孙晓东到紫金山寻访萤火虫的张翼飞感叹。他的故乡有一条蜿蜒的河流穿过村庄,夜晚,河流化作银白的绸带,两旁密密的草丛里,萤火虫闪闪烁烁,美轮美奂。“11岁搬进城里,那样的画面只留在记忆里。城市里的夜,永远灯火通明。”他说。

  何止城市,一些乡村也已习惯了不夜天。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的道路也有了路灯,而萤火虫对各种人造光“敬而远之”。“现在很多农村,即便当地人也不知道是否有萤火虫,他们的回答一般是‘可能有吧’。”孙晓东说。寻访萤火虫,他“很多时候只能是自己在黑暗中摸索,碰到了就碰到了。”

  在城市,更难看到萤火虫的踪迹了。“光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水污染等污染严重,萤火虫自然越来越罕见。这种小精灵喜欢非常干净的环境,它是生态环境的指标生物。”国内首个从事萤火虫研究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付新华说。这位被众多“拍萤人”共同@与咨询的专家,研究萤火虫长达12年,追萤之旅涵盖大半个中国。

  “萤火虫很挑剔,喜欢干净的水源和黑暗。幼年时喜欢吃蜗牛,羽化后只能活十几天,这期间它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发光,寻找爱人并延续生命。当夜明珠般的虫卵诞生,‘父母’们也就相继死去。”说起萤火虫,付新华津津乐道,而发现一大片飞舞的萤火虫,是他生活中最开心的事。今年在武汉郊区黄陂木兰山附近,他发现了湖北最大的萤火虫种群。“上万只萤火虫环绕着你飞舞是什么感觉?仙境啊!”付新华感慨,这是钢铁城市里绝对没有的。他花了一个星期,将这奇景用影像记录下来——漫天的萤火虫与星轨交错,如梦如幻。

  令付新华担忧的是,媒体公布了两个萤火虫栖息地,到访的人越来越多,对萤火虫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的市民带着工具来捕捉;人太多了,还可能踩到地上的幼崽,这会对萤火虫栖息地造成功能性破坏,明年这里可能就没有萤火虫了。”

  作家叶弥的小说《你的世界之外》里,人类要在桃花渡建新楼,萤神向凡人老邬求救,希望保住桃花渡的萤火虫。文学的忧伤映射的是现实的焦虑。人类是自然的造物,依恋自然是基本人性,乡村则是将人连接在自然母体上的脐带。但是,人类也本能地向往进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田园正在越来越多地失去。进步的代价固然不可避免,但欲壑难填、对自然过度索取以及人定胜天式的自大,就缺乏合理性,只有兼具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优长的生态文明才是人类的理想未来。

  追萤,追寻心灵归属

  “萤火虫会触动我最细微的心弦。不仅是幽暗林间摇曳的萤火,萤火虫在繁衍后代的竞争中,有的成功,有的殉难,小小的生命循环不已,也令人动容。”孙晓东说,每一次郊外偶遇萤火虫,内心涌起的感受都难以言喻。曾经见到一种穹宇萤,一大群同时发光,就像有人指挥一样,光彩宛若霓虹灯。“我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完全抛到了脑后。”

  现代都市生活中有太多东西时时让人不得不将心灵的需求一再延后,其结果是心灵的渴望反而越加强烈。“生活压力太大,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忙,而所谓的精神生活,充斥的是微博、网络游戏之类。人们需要一点世外的感觉,来忘掉尘世的烦恼和壅塞。”作家梁晴叹道。“50后”的她回忆说,她小时候的南京城还都是小街小巷,夏天,吃过晚饭坐在巷子里乘凉,萤火虫随处都是。小孩们把网兜挂着竹竿上捉萤火虫,捉到的用纱布裹着挂在蚊帐里,或者拿用过的青霉素小瓶装起来。“我们那代人物质贫乏,心灵也就没有多少来自物质的束缚。现在,年轻人的灵魂没有真正飞翔,他们需要一种寄托。”梁晴说。

  南大社会学系副教授胡小武说,“物欲膨胀,挤占了心灵的空间,人们的许多心理诉求得不到满足,比如浪漫感、安逸感以及慢生活。同时,城市里人口过度密集、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生态破坏严重,人们期望更美好的生活形态,而萤火虫正是这种期望的象征。”此外,都市生活的特质也令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寻求心灵慰藉。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齐美尔在《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一书中,将“大都市精神”或大都市人理性主义定义为:事本主义(以工作为本),个体主义,精于计算,自由,多元,冷漠,孤独。萤火虫因其高度的审美特质,正可滋润都市人久旱的心灵。

  网购萤火虫于是大行其道。网络销售的萤火虫价格不菲,有人工养殖的,也有捕捉的,运输过程中有20%到35%的死亡率。不少人因此认为,商品化亵渎了萤火虫这自然的精灵和人们纯真的记忆,而且这是在进一步围剿自然状态中的萤火虫,哪怕是养殖的萤火虫也不应该遭此摧残。的确,瓶子里放着网购来的萤火虫,但你能得到童年时在故乡的田园和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的那种心无挂碍的快乐吗?

  唯美的萤火虫,当它似乎要遽尔离去时,浸淫于商业社会的人们竟如此纠结。

  流萤飞舞的美景,举扇扑萤的妙趣,如今已是城市难寻的仲夏夜之梦。追萤人孜孜不懈的寻找,就是想用他们的影像,为我们无处安放的童年、故乡与心灵提供一个暂时栖息的地方。但是,我们更希望的是城市环境得以改善,更多的萤火虫栖息地得以保存,与萤共舞不用通过网购。而要想梦想成真,我们可以从少亮一盏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