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依旧平凡——怀念作家路遥

这个世界依旧平凡——怀念作家路遥

  风起花落又一年,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畅销书作家,虽人还健在,但已不为多少人所知了;相反,路遥老师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人们仍然在怀念、追忆着他。

  作为黄土之子的路遥有着一个苦难的童年,且是他生命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全家几口人只有一床被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实在没有办法了,父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他过继给延川的伯父家。在一个黄叶飘零的深秋的早晨,父亲带着路遥上路了,一直把他送到伯父家。第二天清晨,父亲以赶集为借口走了,路遥躲在村里一棵老槐树背后,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痛哭失声。多年以后,路遥对朋友谈起这件事,他说:“我特别伤心,觉得父亲把我出卖了,但我咬住牙忍住了,因为我想到我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回家后父亲没有能力供我上学。尽管泪水唰唰地流下来,我还是没有跟上父亲走……”那段苦难的经历对路遥日后的影响很大,《平凡的世界》中那些关于苦难的描写,其实是他的切身感受。

  文学事业是一项寂寞的事业,只有甘于清贫耐得住孤独的人,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来。1982年,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之后获奖,随即被改编成了电影,引起巨大轰动,路遥也因此而成为著名作家。但他并没有在鲜花与掌声中迷失,他悄悄地从公众的视野中淡出,蛰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潜心创作,6年以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部史诗般的巨著横空出世,《平凡的世界》一经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平凡的世界》描写的是一些平凡的人,带着自己的理想上路,以朝圣者的姿态去寻找理想的家园。书中人物在苦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强的意志力给人以向上的力量,诠释了苦难的价值,那种对光荣与梦想、对信念与忠诚的执著追求,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尼采说:“所有的书中,我最喜欢用血写成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他的泣血之作,他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是用整个生命来创作这部小说的。“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诚如友人在《痛悼路遥》中所写的那样:“他拼命工作,玩命写作,自我折磨式的付出,在文学创作这条艰辛寂寞道路上,竭尽全力,一路血汗向高峰攀登。”

  他把文学当成了一项神圣的事业,对文学创作满怀着宗教般的虔诚。路遥身后的文坛,已经是一地飞舞的鸡毛,喧嚣浮躁、急功近利;商业炒作、遍地泡沫。他的后继者们热衷于把文学创作当成一个可以开发的产业,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书能带来多少版费收入,关心的是自己的书在排行榜上的位置,其实他们的写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已经越来越遥远了。

  1992年,作家路遥因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谈起这位忠实的文学信徒就会令人肃然起敬。他的一生就是一曲理想主义的绝唱。他勇敢地穿越苦难的人生风雨,抵达生命的壮丽和辉煌。